汪洋
副院长

汪洋,博士,教授。现任中国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基础兽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荣获教育部高层次人才、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工程前沿杰出青年学者、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连续两年(2021和2022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担任中国兽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食品法典抗微生物耐药性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兼任《One Health and Advances》和《中国兽医杂志》执行主编、英国抗菌药物化疗协会杂志《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编辑、美国微生物学会杂志《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编委、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青年通讯专家。

长期从事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传播和控制技术的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Nature Microbiology、Nature Food、Advanced Science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学术论文80篇,其中Web of Science高被引论6篇。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45篇,其中三篇分别遴选为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Nature Microbiology和Nature Food当期封面文章,两篇入选2019、2020年度中国农业科学十大进展之一。主要成果包括首次在动物源细菌中发现并阐明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3/8和替加环素耐药基因tet(X3/4)等对临床重要药物的耐药机制,并建立了一系列快速检测耐药基因的方法;揭示了mcr-1沿食物链/环境在人和动物间互相传播的分子机制及风险因素;证实了农业农村部限用黏菌素可在短期内有效降低其耐药性等。这些成果为畜禽养殖业、动物源性食品中细菌耐药性的监测提供分子靶标和检测方法,为加快实施养殖业减抗、替抗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支撑,并提升了我国细菌耐药性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与话语权,尤其是可转移黏菌素耐药新机制及其传播风险因素的发现,推动了许多国家和组织对黏菌素使用的管控政策转变,引领了黏菌素耐药性研究的世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