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三亚研究院2021级研究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院长龚元石在开学典礼上致辞,寄语新生,全文如下:
——院长龚元石在2021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2021级“海南专项“的研究生们:
尊敬的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许珂副局长:
尊敬的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郭鑫教授: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各位同事,大家早上好!
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感谢郭鑫院长在百忙中专程前来参加2021级“海南专项“研究生的开学典礼,这是学校和研究生院对三亚研究院的最有力的支持!
各位同学经过不懈的努力,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今天,在这里举办开学典礼,就是希望各位同学要记住这个高光时刻,因为在你的人生中,也许就只有这么一次,也希望同学们要珍惜接下来这几年的学习和研究的时光。研究生是国家的战略后备力量,是民族的未来发展希望。研究生教育处于国民教育顶端,也是大国竞争的标志性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党和国家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因此,你们肩负着重要而光荣的历史使命。今天我给大家提三点希望:
首先是对国家发展要有自信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但中华民族近代久经磨难。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GDP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978年的不足2%提升到现在的16%,稳居世界第二位。
一百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人类文明发展史册,也必将激励我们进一步增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信心。习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一开始就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还明确指出,我们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欢迎一切有益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但我们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大家可能还记得今年3月18日在安克雷奇举行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杨洁篪针对美方国务卿布林肯的发言严正回应:“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二十年前、三十年前你们就没有这个地位讲这个话,因为中国人是不吃这一套的。”这样的深刻总结与鲜明宣示,将极大地增强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疫情,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当初谁能想到,快两年了,全世界的疫情还是如此严峻。截至2021年8月底,全球累计确诊数已达2.16亿人,累计死亡人数超过450万,而中国是目前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这次中国抗击新冠疫情是一次开放式的、体验式的关于制度自信的公开课。各位同学也身临其境,积极参与。衡量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成功、是否优越,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其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能不能号令四面、组织八方共同应对。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展现出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大家也许还记得,2020年的大年初一,习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研究部署抗击新冠疫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除夕晚上数以千计的各省医疗队员逆行奔赴湖北武汉;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几天之内武汉方舱医院建成;在这场艰苦卓绝的疫情阻击战中,孕育并诞生了伟大的“抗疫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
其次是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你们。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我们要深刻领会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不辜负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增强对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面对大国之间的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要立志将个人的事业与国家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
中国农业大学是我国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从1905年诞生的一刻起,就艰苦探索、砥砺奋进,在艰难中求自立,在复兴中求报国。在中国农大的发展史上,无一时不体现着中国知识分子怀揣对国家民族光明前途的虔诚期望,无一刻不彰显着爱国奋斗科学报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上世纪70年代,石元春院士、辛德惠院士等老一辈农大科学家,带着周恩来总理的嘱托来到河北进行黄淮海盐碱地综合治理。新世纪初前后,许启风教授培育的农大108玉米新品种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还有吴常信院士的节粮小型蛋鸡、王树安教授的节水吨粮田、宋同明教授的高油玉米、陈绍江教授的单倍体育种技术、张福锁院士创建的科技小院、彭友良教授稻瘟病的防治技术、李保国教授的黑土地保护技术、韩振海教授的苹果育种和栽培技术、李胜利教授的牛精英和领头羊等等这些中国农大团队不胜枚举的科技贡献,彰显出中国农大老一代科学家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强国之心,是我们当代青年人学习的榜样。
当前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你们作为未来2035年、2050年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要胸怀忧国之心、爱国之情,继承和传承农大人的大情怀,爱农知农,敢担当、能担当、敢吃苦,将个人爱国之情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中,把个人才华奉献给国家和民族。
第三是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的背景下,创新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而新时代的研究生将由创新后备军成长为创新主力军,担负起攻克“卡脖子”问题、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重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学术能力、学术作风、志向追求,决定了整个中国科研创新的高度,也决定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速度。
同学们,我国科技领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基础研究短板突出,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基础工艺能力不足,高端芯片、基础材料等瓶颈和卡脖子技术仍然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当前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差距进一步拉大的严峻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5月28日召开的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总书记号召我们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在座的都是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从事的是农业科学研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运民生的压舱石,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对于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最近十多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已取得历史性增长,人均粮食占有量已超过了FAO确定的粮食安全平均线水平。7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国有能力依靠自己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例如,我国农作物自主选育的品种面积占比达到95%,水稻、小麦单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随着农业科技不断创新发展,我们的粮食安全也在不断面临新的挑战。我们还有相当一部分关键技术被西方国家“卡脖子”,例如我国玉米和大豆单产只是美国的60%左右,我国动物如猪、牛等种源问题突出,中国每年还需进口大约1.2亿吨饲料粮食,粮食安全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制约我国存在的重大隐患。当然,粮食安全的内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物的要求不仅是吃饱,而且要吃的更加有营养、更加安全、更是要吃出健康;另外在确保国家粮食增产的同时,生态环境要更加美好,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才能实现的。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做好科技创新的动力和重要源泉。青年时代是创造力最为活跃的黄金时期,世界上许多科学家的重大发现和发明,都产生于风华正茂、思维敏捷的青年时期,或者在青年时期打下坚实的基础。但要做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更多的人要靠日积月累、辛勤耕耘。从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做起,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好题目,认真研究经典文献,科学设计研究方案,扎实做好每一个实验。在此基础上,还要善于分析质疑,敢于挑战权威,力争能够超越前人,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这样的学术训练和研究实践中,不断增强研读文献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论文写作的能力、清晰表达的能力。总之,通过一段扎实严谨的学术训练,你们收获的将不仅是专业知识和创新的具体成果,而且是全面素质的提升,尤其是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提升,这是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在什么领域工作都需要、任何时候都有用的真正的收获。
在这里,我还要提醒两点,第一,师生之间要建立良好互动的发展共同体。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需要既做学业导师,又做人生导师,特别是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履行好研究生思想引领、人文关怀、学业指导、学术把关等职责。研究生是教育教学的一线参与者,既需要做好学生本分,又要涵养学者品质,特别是要成为尊师重道的表率,展现好新时代青年人的风貌。第二,海南专项的研究生课题一定要结合南繁种业和热带农业相关内容,要把论文写在海南这片红土地上。例如:玉米、水稻、大豆、棉花、五指山猪、黑山羊、文昌鸡等特有的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海南三棵树(橡胶、椰子、槟榔)、香蕉、芒果、火龙果等热带水果,以及热带病虫害防治、热带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等有关。
作为农大学子,我们一定要秉承中国农业大学“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牢记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5日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中对广大师生的勉励和期望。习总书记强调,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希望你们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亿万农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希望海南专项的全体研究生要勇敢担当起时代使命、农大使命和建设海南自贸岛的伟大使命,敢于创新、努力拼搏,做出不负时代、不负青春的伟大贡献。
最后,祝同学们在三亚崖州湾身体健康、学习进步、取得优异的科研成果。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