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三亚研究院2023届海南专项研究生将毕业离校,他们以荣获国家奖学金及各类奖项的耀眼成绩,引领着三亚研究院的学风建设;他们以勇于挑战困难,坚持着用青春描绘创新发展蓝图;他们以扎根基层,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履行着农大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他们是中国农业大学2023届优秀毕业研究生代表。
(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毕业生-邱晨晨)
邱晨晨,河南周口人,2021级中国农业大学动科学院海南专项畜牧专业硕士毕业生,毕业后,将继续攻读中国农业大学动科学院海南专项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博士学位,继续在海南开展学习生活。在校期间学习认真刻苦,曾获硕士一等学业奖学金、戎易奖学金。积极参加学校及崖州湾科技城举办的各项活动竞赛,曾获得海南省三亚市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海南专项优秀团员称号等。
(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毕业生-何玉岗)
何玉岗,云南昆明人,2023届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畜牧专业硕士毕业生,毕业后,继续攻读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博士学位。在校期间学习认真刻苦,曾获2次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奖学金,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海南省三亚市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优秀研究生干部”称号。
在读研期间,积极参与三亚研究院工作实践,担任中国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学生中心办公室副主任,负责中心的事务性工作,担任研究生教务助管。
(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毕业生-渠纯纯)
渠纯纯,中共党员,农学院农艺与种业海南专项2020级硕士研究生,师从王喜庆教授,毕业去向为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读博。硕士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3篇,中文核心1篇。曾任农学院玉米研究中心研究生第一团支部书记、获学校三好学生、硕士一等学业奖学金、二等学业奖学金等荣誉。硕士课题是一个基于生物学科和工学电子学科的交叉课题,这对专业知识涉猎面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刚刚接手课题时,在导师的引导下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记录相应的学习笔记。
(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毕业生-马世鹏)
马世鹏,中国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继续攻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玉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共发表四篇文章,其中第一作者两篇。
在三亚研究院就读期间,积极参加研究院组织的各项活动竞赛,以负责人身份带队参加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举办的“崖州湾杯”科技创新大赛,并获优胜奖;获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国家奖学金,学校“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毕业生-于天祥)
于天祥,资源与环境学院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2020级海南专项硕士生,毕业后继续攻读海南专项博士。主要从事农业绿色发展评价及养分资源管理相关研究,师从申建波教授。获中国农业大学“优秀共青团员”、硕士一等奖学金、农业绿色发展二等奖学金。参与科研项目3项。
作为首届海南专项的硕士研究生,于天祥积极参加实验室和基地建设。科研上,于天祥从农户调研到宏观数据分析,再到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每一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事必躬亲,有条不紊地开展科学研究。积极与导师讨论,逐步完善试验方案,调整相关课题内容和方向,做到有的放矢,锲而不舍。生活中,于天祥心态端正、乐观上进。疫情期间,积极参加三亚研究院疫情防控后勤保障服务工作,以实际行动检验并提升自己。
(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毕业生-姚伟)
姚伟,农学院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师从臧华栋副教授,毕业后继续在中国农业大学攻读博士。硕士期间参与科研项目3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和南方农业学报发表中英文论文各一篇,获中国农业大学硕士一等学业奖学金、三好学生等荣誉。硕士阶段的研究课题是季节性休闲对海南稻菜轮作系统土壤质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的影响研究。在导师的指导下,针对海南热带地区特殊情况,设计了不同季节性下休耕和绿肥替代的田间试验,并结合大数据分析探究季节性休闲对土壤质量、生态效益和产量提升三个方面的影响,筛选出适合该区域的最佳模式,为海南省优化休耕养地管理措施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三亚研究院2023届毕业生自入校以来,刻苦努力、锐意进取,涌现出一大批思想积极上进、学习成绩优秀、身心健康的优秀毕业研究生,他们秉承“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继承和发扬中国农业大学情系乡土,忧患苍生,勤勉持重、爱国忧民的精神传统,在新的岗位上,为实现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温饱和富庶之梦不遗余力,再接再厉,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