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研究院承办国际大师讲坛:全健康视角下细菌耐药和致病性进展

发布日期:2024-09-24浏览次数:信息来源:三亚研究院

为提升崖州湾科研人才的创新能力、战略思维和国际视野,9月23日,由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和中国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主办的崖州湾国际大师讲坛第十六期:全健康视角下细菌耐药和致病性进展,在研学谷以线上、线下融合方式成功举办。本次讲坛特别邀请了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Stefan Schwarz教授和中国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副院长、动物医学院汪洋教授作学术报告,报告由海南大学王凤阳教授主持,崖州湾科技城入驻高校700余名师生参加此次讲坛。

Stefan Schwarz教授作题为《人畜共患界面上的MRSA:动物源MRSA的流行病学及其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学术报告。Stefan Schwarz教授表示,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不同动物中存在优势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隆复合体,动物源MRSA不只对甲氧西林耐药,其中部分涉及移动遗传原件;MRSA可以在动物和人类之间跨物种传播,人类和宠物之间的密切接触有利于在动物中出现人源克隆复合体;MRSA在不同宿主间跳跃导致某些克隆复合体内出现新的支系,产生新的克隆复合体更适应新宿主。

汪洋教授作题为《碳青霉烯耐药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内适应性演化》的学术报告。汪洋教授指出,CR-hvKp(碳青霉烯类耐药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在尿路感染病人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发生了以形态变异、黏度降低、毒力减弱、生长速率增加和抗生素耐药性普拓展为特征的演化。针对该现象,汪洋教授团队开展相关研究。汪洋教授表示,以黏度转变为特征的适应性演化降低了CR-hvKp的毒力,但赋予了其尿道生存优势,这种演化不依赖于抗生素压力驱动,是CR-hvKp权衡其感染与定殖能力的结果,该研究为理解CR-hvKp在宿主体内的生存策略提供了新线索。

学术报告结束后,两位专家与现场师生进行交流互动,逐一回答了学生的提问,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特邀嘉宾介绍

Stefan Schwarz教授,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获德国吉森大学兽医学博士学位。曾在吉森、伦敦、牛津和西雅图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起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微生物与动物流行病研究所任职。在此期间,他被聘为中国农业大学和河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的客座教授。同时担任德国兽医协会动物源细菌耐药性分会主席。他主要从事微生物耐药性的分子遗传学、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测试方法的开发与监测相关研究,迄今已发表600多篇学术论文和多项研究奖励,担任《One Health Advances》和《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等6个国际期刊的共同主编、高级编辑或编委会成员。

汪洋,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农业农村部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和首届“卓越青年研究生导师奖励基金”等。主要从事兽医公共卫生领域中的细菌耐药性的形成和防控技术研究及动物源细菌耐药监测网相关工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Nature Microbiology等发表SCI论文70余篇。主持“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等项目7项;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理事长,《One Health Advances》和《中国兽医杂志》执行主编、英国抗菌药物化疗协会杂志《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编辑、美国微生物学会杂志《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编委、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农业学科青年通讯专家等。

热点新闻